
谢国华
博士
,
副教授
研究方向:
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
联系电话:
027-68752330
Email:
guohua.xie@whu.edu.cn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德国洪堡学者;博士生导师;
征稿:
(1) SCI期刊《Molecules》(JCR Q2,影响因子4.411)
专题“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
面向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有机/无机杂化光电材料和器件等方向征集稿件,本人担任客座编辑,截止日期:2021年11月30日。
https://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special_issues/Organic_Optoelectronic_Materials
(2) 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JCR Q1,影响因子5.923)
专题“Advances in Nanostructured Photovoltaics”
面向有新型纳米结构光伏技术征集稿件,本人担任客座编辑,截止日期:2021年12月31日。
https://www.mdpi.com/journal/ijms/special_issues/Nanostructured_Photovoltaics
工作经历
2015.01-至今,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索维奇国际分子科学研究中心
湖北省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3.01-2015.01,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有机半导体中心 (博士后)
2012.01-2012.12,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应用光物理研究所(洪堡学者)
2011.08-2012.12,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IPMS(COMEDD部门)(洪堡学者)
教育经历
2008.09-2011.06,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2006.09-2008.06,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2002.09-2006.06,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与兴趣
有机半导体、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有机光伏器件(OPV)、有机光电探测器(OPD)、有机激光(OLD)、量子点、钙钛矿、光电转换、电学掺杂、微腔、纳米压印、干涉、微显示器、有源显示、柔性电子、可穿戴设备、……
***
欢迎有材料、化学、物理、电子、光学等学科背景,以及对交叉学科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团队。
***
主要研究经历
11. 荧光敏化机理探索和新应用研究
10. 非真空法、无溶剂残留多层薄膜材料和制备工艺研究。
9.
(a) 研究适用于湿法制备的新型OLED材料和器件,比如聚合物和低聚物,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及其相应器件。
(b) 研究应用于量子点发光器件、有机光伏器件、有机光电探测器、钙钛矿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的新型载流子注入和传输材料和器件结构。
8.
(a) 研究有机发光器件(OLED、PLED和Organic Laser)的空间干涉特性。采用基于纳米压印技术指标的亚波长周期的光栅结构调制光的空间相干特性以应用于生物医学治疗和传感。
(b) 搭建了世界上第一套探测有机发光器件空间相干长度的系统。
(c) 将OLED与玻璃基底金属光栅集成,实现宽谱的部分相干光
(d) 利用光栅结构、微腔结构、机械摩擦等形式实现具有一定偏振特性的OLED。
(e) 研究可穿戴的OLED与聚合物光电探测器的集成技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传感和治疗。
(f) 研究溶液法制备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特性的小分子OLED、深蓝光OLED和深红光、窄发射光谱。实现了首个具有离子型、兼容电化学发光的非掺杂型TADF OLED。
7.
(a) 在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下,研究OLED的热学稳定性,实现了可在100oC温度下工作的器件。
(b) 基于电学掺杂技术,首次实现了基于有机隧穿结的 P-I-N-P 型顶发射OLED,1000 cd/m2亮度下的寿命达到超长的50万小时。
6.
(a) 研究有机半导体的电学掺杂技术和物理。
(b) “973”项目课题 2003CB314703(硅上有机发光微显示器件及其物理研究)后期工作主要完成人之一和2010CB327701(硅上有机微显示器高品质化及其物理研究)前期工作主要完成人之一,上述课题均以“优秀”结题。
(c) 于2008年夏天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QVGA格式OLED微显示器(0.52英寸对角线)。
5. 研究低驱动电压和高发光效率的OLED与中小尺寸有源显示衬底的集成技术。与韩国首尔大学Prof. Seung-Ki Joo 课题组共同研制基于p-沟道低温多晶硅衬底的底发射型有源显示OLED(2英寸对角线)。
4. 研究基于晶圆厂标准CMOS工艺的全彩色微显示器硅基衬底与顶发射白光OLED的集成技术。首次利用与下一代CMOS金属互连技术兼容的铜衬底实现高效的宽谱顶发射白光OLED。
3. 开发非掺杂型深蓝光OLED和基于膦氧主体的高效蓝光和白光磷光OLED。
2. 研究新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金属/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层透明电极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和OLED中的应用。
1. 有机光电器件的光电性能模拟。
研究成果
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C-1688-2010
其他贡献:
6. Wiley系列期刊《SmartMat》青年编委 2021-2023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688819x
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客座编辑
专题“Advances in Nanostructured Photovoltaics”客座编辑,JCR Q1,影响因子5.923,2020-2021。
https://www.mdpi.com/journal/ijms/special_issues/Nanostructured_Photovoltaics
4. 《Molecules》编委
专题“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客座编辑,JCR Q2,影响因子4.411,2020-2021。
https://www.mdpi.com/journal/molecules/special_issues/Organic_Optoelectronic_Materials
3. 《发光学报》青年编委 2020-2021
http://cjl.lightpublishing.cn/editorial?columnId=373undefinedamp;columnName=%E7%BC%96%E5%A7%94%E4%BC%9Aundefinedamp;index=1undefinedamp;code=editorial
2. 《Frontiers in Chemistry》专题“Recent Advances in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s”共同客座编辑(Chihaya Adachi, Guohua Xie, Sebastian Reineke, Eli Zysman-Colman),JCR Q2,影响因子5.221,2019-2020
https://www.frontiersin.org/research-topics/10782/recent-advances-in-thermally-activated-delayed-fluorescence-materials
1. 英国皇家物理学会出版社期刊仲裁委员
Advisory Panel Member of 《Nanotechnology》 (IOP) 2017-2019
http://iopscience.iop.org/journal/0957-4484/page/Advisory%20Panel
…